一、秦汉时期家具有何特点?
秦汉时代家具推崇古朴典雅,而对称的结构,线条简单,以木头制品和藤制品居多
陈设特点:喜用简单家具如(短足床,几等)和食器、酒具、灯具、香炉、屏风、帷帐等实用器物
二、宋元时期宗教雕塑各有何特点?代表作品?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现存佛教雕塑以石窟寺雕塑为代表,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西、云南等地百余处。其中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享誉世界。
敦煌石窟,是今甘肃敦煌一带石窟群的总称。它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以莫高窟规模最大。据载,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的一千多年间,不断凿建。唐代已有一千窟龛。窟内塑有造像,四壁与天顶画满壁画,洞前建有木结构建筑,集建筑、彩塑与壁画于一体,构成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的佛国世界。现存历代洞窟492个,铜雕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由于敦煌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开始,就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是印度犍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我国中原文化的汇合地,所以敦煌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
敦煌石窟现存魏至宋彩塑2415余身,影壁(浮雕)千余身。其中,唐代彩塑670尊,从艺术成熟和绘塑结合之完美来看,都是敦煌彩塑的高峰。唐代彩塑,将佛的慈祥大度,菩萨的温静端庄,弟子的聪慧虔诚,天王的威武雄壮,都表现得惟妙惟肖。人物形象丰润端庄,比例适度,衣纹舒展自然,傅彩艳丽又谐调统一,是从生活中概括而来又按佛教发展要求创造出来的中国化佛教雕塑。
三、请问韩式餐具有何特点?
韩式餐具以古朴的陶器为主,颜色上以纯色的白色、黑色、墨绿色、棕色为主。 韩式料理注重细节,餐具以精致、小巧见长。特别是品级极高、强调艺术性的,往往在造型上显得格外自由;表现在餐具安排上,常常在一个大盘上疏落有致地摆放着数种不同菜色,有的直接摆放盘上,有的以小杯小碟或一片小叶盛装,彼此相对映交织如画,十分迷人。 韩式餐具种类颇多,除了各种用途不一的杯和碗,各式的碟子有方碟、深碟、浅碟、小味碟、酱油碟、豉形碟等。还有便当盒、果盒、托盘等木竹的漆具,颜色以红黑色为主,充分展现出韩国的风情。
四、宋元时期图案特点?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及工艺制品欣欣向荣,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超过了唐代。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不仅自然生动,更加写实,而且绘画直接进入装饰领域,风格清晰、简洁自然、格调高雅。
1、折枝花式
折枝花式是由花头、花叶和花枝组成的单个花卉纹样,用这种方法表现的花卉纹样比较接近花卉自然生长的状态,具有写实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点。同时由于相对集中的纹样与大片的空白形成了图与底、黑与白等的对比,因而使得图案具有图案分明、纹样突出的装饰效果。
2、缠枝花式
缠枝花式是在唐草纹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纹样构成形式,盛行于宋代,并在以后各朝代流行。缠枝花式的构成形式是将多个牡丹、莲花等图形图案散点分布,以S形的枝茎围绕组织,并彼此相连,构成四方连续的装饰图案。
五、内家拳有何特点?
外家拳与内家拳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家拳内外同修,内修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而外家拳只练外部筋骨皮,不重内在修为。
内家拳之行拳式即导气式,既内修经脉气血又外练肌肉骨骼皮毛,行拳讲究合规养生,
而外家拳则只为搏击胜人,不懂或者不注重养生,
我的老师、内家拳实战养生大师、邯郸旋锋拳宗师“漓江快刀”先生告诉我,其实内家拳、外家拳本来在中国武术中是不分的,这种分法本身就不科学,若强以分之,则中国武术中,内外家是很难区分的,或者根本没有纯粹的外家拳,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外家拳也都有内养内修的部分,都不是单纯的搏人。
六、宋元时期生活的特点?
宋元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3、热闹的瓦子: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5、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放鞭炮、贴对联等活动)、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七、宋元时期的旅游特点?
第一,旅游者人数的大量增加,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
第二,旅游不受时间限制
第三,旅游注重审美情趣
第四,妇女任意出游
第五,军队也介入旅游活动
八、唐宋元明清特点?
唐朝:气势恢宏,文化开明,万国来朝。
宋朝:积贫积弱,冗官冗费,重文轻武,强干弱枝,文化极盛,商业繁荣。
元朝:版图空前,等级分明,抵制汉文明,封建化程度不高,国运短。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权,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虚骄自大,被动改革。
九、宋元时期的墓葬特点?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帝陵的布局及其变化 宋代帝陵的布局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制度,只是陵园的规模较小。
北宋八陵皆在巩县,帝陵墓室上建方形陵丘,陵丘四周筑平面正方形的夯土神墙,每面正中各开一神门,四角建角阙,南神门外立石象生、石望柱、乳台、鹊台,陵丘前南神门内为献殿,即所谓“上宫”。后陵在帝陵之北,布局与帝陵相同,规模比帝陵缩小一倍。
北宋帝陵亦有“下宫”(即唐代之寝宫),在帝陵西北、后陵之前,与唐陵下宫在帝陵之西南的方位不同(见巩县宋陵)。南宋六陵攒宫(即暂时安厝的葬身地)皆在绍兴,元灭南宋后被破坏,现在地面上已无痕迹,从文献记载中看亦有“上宫”、“下宫”。辽陵多依山为陵,陵前有享殿(献殿),置奉陵邑和守陵户(见辽庆陵)。金陵被明人破坏,布局不清。元人无陵。明初营建的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是继承宋陵的,但废止了上下宫之制,扩大了方形陵丘前的献殿,陵园的内城改为平面长方形的砖墙,陵丘在内城后部。
同时,改变了秦汉以来帝后不同陵之制,改为帝后合葬。到营建明孝陵时,将秦汉以来的平面方形的陵丘,改为平面圆形前建方城明楼的宝城式陵丘,陵丘前建恩殿及平面长方形的砖砌神墙。这在帝陵布局上是一次很大的改变。北京昌平的明代诸陵皆遵此制。清代帝陵陵丘宝城与方城明楼之间增加了月牙城,又恢复了帝后不同陵的制度。
宋墓的分区和分期根据目前的研究,宋墓可以分为五区:①中原北方地区,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北宋疆域内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北宋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大体上以神宗熙宁元年(1068)为两期的分界。前期以土坑墓为多,也有砖室墓,砖室墓中有简单的仿木建筑,随葬品以瓷碗、罐为主,有时也有较精美的瓷器。后期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流行,河南禹县白沙宋墓是已发现的此类墓中仿木建筑最复杂的,壁画以表现墓主人夫妇家居“开芳宴”为主要题材(见彩图[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宴饮图])。
墓中随葬品稀少。砖室墓中也有平面长方形券顶的,夫妇合葬的还有双室并列的券顶砖室墓,这类墓葬中有较多的日用器皿随葬。河南方城盐店宣和元年(1119)氏墓中发现了100余件石雕的家具、 生活用品模型和男女仆侍俑,则是中原宋墓中所罕见的特例。②长江中下游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地区。这个地区的北宋墓以竖穴土坑墓为主,也有平面长方形的砖室墓,随葬品较中原北方地区的墓为多,都以实用器皿随葬,有瓷器、漆器和铜镜等装饰品,瓷器以影青瓷器为主。
南宋时期长方形砖室墓数量增多,且多两室并列的夫妇合葬墓,即所谓“同坟而异葬”。随葬品中出现龙泉青瓷器,时代愈晚,数量愈多。③湖广地区,指湖南、广东和广西。
墓葬形制基本上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同。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特别是形制特殊的多角罐和堆塑陶坛是这个地区宋墓中特有的明器,两广宋墓中出土的堆塑陶坛尤其复杂,有蟠龙龟蛇、楼阁亭塔、乐舞人物,有的还贴塑佛像。④赣闽地区,指江西和福建。江西宋墓除砖室墓外还有石椁墓,随葬品以陶俑为主,包括四神十二辰俑和神煞俑,福建宋墓中还有石俑,江西景德镇附近的南宋墓中多瓷俑。江西宋墓中流行随葬龙虎瓶,特别在南宋墓中,龙虎瓶是必备的明器福建西北部的宋墓除随葬龙虎瓶外,还流行随葬多角罐。⑤川贵地区,指四川和贵州省乌江北岸地区。
四川宋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方形砖室墓,集中发现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多双室或三室并列。北宋时多随葬陶器,很少发现陶俑;
南宋时多火葬,墓室缩小,出现上下层之间铺以石板的双层墓,随葬品以陶俑为主,淳熙(1174)以后俑上施釉,嘉定(1208)以后流行三彩俑,陶器中以双耳罐、三足炉和蟠龙提梁罐最具特色。另一种是带雕刻的石室墓,分布于近山区的地带,也多是双室并列,有的有前后两室,室内刻简单的仿木建筑,近门处刻武士,四壁刻四神,后壁刻妇人启门状,也有刻孝子故事的。在贵州省乌江北岸也发现此类宋墓,遵义宋墓的后壁上刻墓主人坐像。
十、宋元明清的瓷器各有哪些特点?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商品经济相应地发展起来。各方面对瓷器的需求量增加,制作技术又有较大发展。宫廷皇室需用的高级瓷器,由官办瓷窑烧制。官办瓷窑严格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造型多仿古,以青瓷为主,注重釉色美。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烧制的瓷器严禁民间使用。广大城乡民众所需要的日用瓷器,由南北各地民间瓷窑进行生产。销路好的瓷器各窑争相烧制,一窑创新,各窑模仿,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窑系。对外贸易用瓷,瓷窑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烧制仿龙泉窑的青瓷和仿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两大类,它们分别属于龙泉窑系与青白瓷系。各类瓷窑在经营性质上是不同的,官窑与民窑具有严格的界限。官窑生产出类拔萃的精品,民间不得使用,而宫廷需求有限,时烧时废,得不到发展。民窑则相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向前发展。民间瓷窑的大量兴起,是宋代瓷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元代继续宋代南北各个主要瓷窑的生产,其中,南方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则超过宋代,得到了较大发展。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瓷器的进步。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成,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其蓝色彩绘在釉下,故又称“釉下蓝”。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淡雅、题材丰富与实用美观等优点,一出现便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釉里红瓷器的制作法与青花大致相同,只是呈色原料为氧化铜,因其不易烧成而未能与青花瓷器一样得到发展。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给景德镇带来了繁荣。
明代在景德镇设置专为生产御器的官窑,又对民窑采取“官搭民烧”即“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等手段,来为宫廷烧制瓷器,民窑得到普遍发展,景德镇因此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明代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色调浓艳,具有元代青花的许多特征。明成化时,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红、绿、黄、紫等彩,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明嘉靖、万历时,又兴起了“五彩”。
清代也在景德镇设御瓷厂,但烧瓷主要都在民窑。清康熙时继承与发展了“五彩”,并创烧了“珐琅彩”。清雍正时期又烧制出“粉彩”。清乾隆时的突出成就是转心瓶的烧制,以及成功地仿烧漆、木、铜器物和各种果品等。清代瓷器,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高峰。
节选自——《历代瓷器特征》欧金凤